法云讲堂 · 第26讲 | 蒋海怒:菩提达摩的四种人生

日期:2019-10-26

2019年10月26日,秋高气爽,惠风和畅,法云讲堂,学僧云聚,法喜充满。是日邀请浙江理工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蒋海怒教授,前来我校开展:“菩提达摩的四种人生:唐代禅宗史里的想象力之案例分析”主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心悟法师主持,在教学楼大教室内进行,学僧信众一百余人参加。

主讲人:浙江理工大学蒋海怒教授

蒋海怒教授以“想象菩提达摩”为视角,勾勒出唐代禅僧创造出的四种达摩形象:“游化僧”、大量禅文献的“作者”、东土和印度的“祖师”,以及作为解脱依据的“性灵”。蒋海怒教授风趣幽默,旁征博引,对菩提达摩的四种人生分为五部分进行讲解:一、虚实以后:考察史的回顾与问题 。二、道宣《续僧传》:文字参差与书写策略 。三、名不当实,实不当名的达摩禅 。四、从初祖到第二十八祖 。五、祖师西来意 。达摩祖师作为来自“天竺异国”的“佛教流浪者”,被许多分散在中原地区的禅修者选为共同的领袖,通过《二入四行论》的精神,与禅修者合二为一。

这位“五印”里的“南天竺”梵僧的行迹涉跋近万里程,影响覆盖了整个东亚社会。蒋海怒教授通过考察围绕着菩提达摩的逸事和传说对禅宗“初祖”进行探究,“想象菩提达摩”成为了禅思想发展的动力,塑造出各种形式的菩提达摩形象,流动的想象也主动构建出禅宗思想的历史。“想象菩提达摩”,不仅意味着“想象的思想性”,而且更进一步揭明了“思想的想象性”,所以通过想象来解读菩提达摩的四种人生。

最后蒋海怒教授总结道:历史上的达摩,他的容貌、家世、师承、游化事迹对于禅的修行而言已经不重要了,真正切己的是他的“西来意”,亦即“祖意”,也是释迦流传下来的“佛法大意”。对“西来意”的体证,不是去追寻那位历史的达摩的所思所想,而是追问自己的内心。对自己内心的追问,才是真正的追问。当这种追问落实于“当下的自己”时,修行者心就会与达摩之心合一,这种“合一”是精神性的统一,是“身心”、“物我”、“历史与当下”的统合。菩提达摩最终来到了每一位禅僧的心里——以恰如其分地满足禅宗“以心传心”宗旨的方式。 

讲座由心悟法师主持

蒋海怒教授独特的观点,全新的视角,让我们对菩提达摩的四种人生进行了领悟,对祖师的教化,祖师的西来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。更教授了我们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,对佛法的探究有了更为宽广的领悟,参会大众,收获颇丰,法喜充满。


版权所有 © 杭州佛学院    地址:杭州市西湖区法云弄60号    邮编: 310013    电话: 0571-81022925
备案号:浙ICP备2021006856号-1    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浙(2022)0000093

邮箱:hangzhoufxy@126.com